大學的朋友史蒂夫當年和小女友分手的時候,痛心萬分而且百思不解,我們幾個朋友在安慰的過程了解,那個小女友常常在兩人之間有爭執的時候和自己的姐妹訴苦,然後她的姐妹就會說「他怎麼可以這樣呀,我的男友都不會…」「這樣感覺很差,我的男友都是…」「你要教他,像我男友都…」之類的話,久而久之,小女生聽多了,對單純開朗家事全包的史帝夫就越來越不滿,受到她姐妹們的影響,她會認為「為什麼別人的男友都不會這樣、為什麼別人的男友都會那樣」。
於是,一天晚上,單純開朗、覺得生活非常充足快樂的史帝夫下班回家,做好晚餐等女友回家共享,等到的卻是女友說要分手的消息。
不過有福氣的人,怎麼樣都是有福氣。知足常樂的人,就是常樂,兩年後史帝夫遇見和他一樣單純開朗的女孩,開心的結婚去了。
最近看到臺灣名人的家事一直上新聞,兩方互相數落,兩方的家人也要參一腳說話,好像不開口會彆死。
雖然我不懂人家的家事為什麼可以當頭條,但是我也很不懂為什麼夫妻之間的事情有那麼多人等不及的發聲。
我理解,在華人的世界裡面,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家人。
但是,一段關係裡面,就是只有兩個人的事。
一段關係不管是發展還是崩塌,都是兩個人的事。當外人–不管是最親的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手帕交換帖兄弟還是小三小王,都是外人,想要參一腳出頭的時候,這段關係就變成了一鍋壞水,即使捨不得丟棄煮好了端上桌,也只會是一碗五味雜成難讓人欣賞的湯。
親愛的家人,想要關心,可以安慰、可以給予支持,但是不要高估自己,覺得自己有立場說話而跑去說話。
如果床頭吵的只有那兩個人,那麼床尾和的就該只有那兩個人。這不是黑道喬事情喝茶,不需要那麼多人。
一旦一段關係參或了外人,即使修補了,也難和樂的走下去。有時候有過傷痕的關係,會變得更強壯,但是如果那傷痕是來自他人,只會讓人感到困惑和不安定,因為你不知道那些人,什麼時候會再來傷害你一次。
如果你每天只跟一個人睡在同一張床上,如果當初你只對一個人許下承諾,那麼,就不要讓別人擠進來。不管那個人是誰,都是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