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年,我同時看了Before Sunrise 和 Before Sunset

Before Sunrise帶給我的,是純粹愛情的柔軟,沒有任何現實參雜的甜美。

幾天後,我看了Before Sunset,帶給我的,卻是無盡的惆悵和埋怨。為什麼,他們要見面。

讓愛情留在那一晚,不好嗎。那樣純粹的愛情,這個世界上誰能得到,他們得到了,就留在那裡,不好嗎。為什麼要再見面,為什麼要貪心的想像什麼。要知道,愛情若是超出了那一晚,就必然會被現實摧殘。

 

2013年,得知這個故事又有了新延續,也是所謂的最終章。Before Midnight

從預告中隱約知道,他們身邊有了兩個孩子,然後電影裡面也出現了前兩集沒有的其他人。

在看Midnight之前,我重新溫習了Sunset。不同於初次觀賞後的憤慨,這次,一個人在沙發上抱著IPadBefore Sunset,我不可抑制的痛哭流涕。

before sunset

那樣複雜的心情,我自己都說不清。

我多麼的嫉妒他們。為什麼他們可以如此幸運的遇見生命中的那個人。

不管是日出還是日落,他們的生命中,就是有那麼一個人,不管是初見還是重遇,他們總能對彼此坎坎而談,即使不認同對方的言論,即使不清楚對方的生活,但是他們感到契合,能在不刻意挖心掏肺的情緒下,讓對方理解自己的感情。

為什麼他們那麼幸運。

這個世界上,大部份的人都是無法遇見那個人。那個人不一定是異性或是愛人,可以是同性,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家人。就好像影集實習醫生Grey's Anatomy裡面的MeredithCristina,她們稱呼彼此為「my person」,她們是最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心靈伴侶。

當我們可能花費一輩子在期待在尋找在絕望於我們的那個人,當我從很小的時候就告訴我自己,能完全理解我的人只有我自己,我卻看到這兩個,偶然遇見,偶然失去,卻能再次重逢的CelineJesse,獨自坐在沙發上的我,孤寂感在心裡擴散,讓我淚下。

我沒有那個人。

即使我的生命中有那麼多愛我和我愛的人,但是我沒有那個人。我沒有my person

大頭不解,怎麼自己看電影看得好好的,會突然哭成那樣。他不懂,或許他從來沒有懂過,他關心的事物和我的是如此不同,我從來沒有期待苛求他能懂我,但是總是有那麼一刻,我忍不住怨,為什麼你不能懂我。

My person is myself and I shouldn't ask for more。我這麼說服自己。


然後,我看了Before Midnight

midnight  

CelineJesse都步入中年,兩人未婚,一起生活並且育有一對雙胞胎女兒。

就好像我在2007年的感覺一樣,當現實介入了愛情,一切都會不同。愛情的美好,抵抗不了現實的推擠。

Jesse和愛人生活,沒事就到處周遊辦簽名會讀書會,他擔心的,是沒有足夠的時間照顧和前妻所生的兒子。他覺得,因為選擇了愛情,他失去了照看親情的機會。

Celine意外中懷孕,生養了一對雙胞胎,從此就在家庭和工作之間掙扎,她必須兩邊都做到最好,但是卻常常覺得無能為力。她覺得,她選擇了照顧家庭,卻失去了當初的愛情和對生活的熱情。

一部電影裡面,兩個人帶著女兒旅遊,在旅途中,面對同樣的事情卻有著不同的看法,和年輕時候不同,年輕時候互相爭論後相視一笑,中年卻爭論後感到冷落的痛苦。

這就是我六年前看Sunset時早就見的。

這就是生活,當人們貪心的想將美好延續,必定要有犧牲,而犧牲的,就是當初吸引他們的美好。

他們還是愛著彼此,但是結尾,那飄渺散去的聲音,只能代表著,這不是結束,只是再次的延續。然而他們所各自糾結的問題,並沒有得到結論。

他們從來沒有得到結論,不管是在維也納還是巴黎還是希臘,他們得到的都是延續,而不是結論。

生活也是,我們總是在尋找能讓我們延續的藉口,而無意識的去避開能絕斷的結論。

原來即使是如此相知的伴侶,遇到的問題,也如同尋常伴侶一樣。當你知道自己無法放手的時候,就只能找個理由,去延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rley  的頭像
    Shirley

    Shirley的魚是說院

    Shir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