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時候,因為一部電視劇「人間四月天」,我趁著和學校旅行團到倫敦旅行的時候,硬是擠出一天自己一個人跑去了康橋。
2000年,是一個手機不普及、沒有wifi、旅遊只有旅遊書沒有部落格的年代。那時候我的英文水平也是不上不下,滿耳牛津腔我對來說等於就是第三種語言,我也不知道哪裡找來的資訊,早晨五點鐘起床後,自己從旅館出發到王十字車站,然後找到櫃檯買了車票,當時的王十字車站可沒有現在那麼明亮,我記得我從地鐵出來後上了大廳,照著標示穿過一個暗暗的走廊到外面,才是買火車票的窗口,當時的火車月臺也都是在外面。兩個小時的車程就這麼搖到康橋,出了火車站,我就篤定的跳上一臺公車,到來康橋的市中心。
現在想來,我真的很大膽。那是我第一次在沒有任何家人朋友的陪伴下出行。
16年前的康橋沒有那麼多的遊客,路上一眼望去都是學生,腳踏車比汽車多。那時候也沒有滿街的學生拿著撐船的廣告拉客人,所以當年靦腆的我沒有去搭船,因為不懂也不敢。16年後,再次造訪康橋,懂了也敢了,在路上和一位非常高的年輕學生談好價錢,就拉著張老爺去搭船。六人一船,這裡華人比西方人還多,左看右看都是講華語的東方人。
遊客多了,自然打工機會也多,許多在康橋打工的年輕人都不是康橋大學的學生,而是住在附近的年輕人,所以不要以為這些身手敏捷的孩子們都是康橋大學的學生。
其實我坐船也不是為了要學習康橋的歷史,而是為了彌補當年的遺憾。
就是這個角度,20歲的我就是站在這裡,看著數學橋,覺得自己好像圓了一個夢而傻傻的掉淚。其實我根本不喜歡徐志摩呀,那個拋妻棄子一心只想把朋友女兒的渣男。
這次也趕上了國王學院禮拜堂 King's College Chapel,但是裡面在裝修。(但是票價不變)
國王學院禮拜堂是英國哥德式垂直風格,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扇形拱頂。(但是在裝修所以被鷹架擋住一半)
禮拜堂的門上有精細的彫刻。
從後面出來不能亂走,到處都被擋起來防止觀光客亂跑,只能沿著小徑走出去。
當年的我對康橋念念不忘,一直叨唸著要再去一次而且要住一晚,這次英國行最大的動力,也就是能讓我空出一天的時間來康橋。
我自己的大學是1855年創建,但是康橋大學卻早了整整六百多年。古老悠久的歷史熏陶出來的風氣,讓這個即使滿滿是觀光客的學鎮,還是能讓人分辯出來學生和遊客的不同。(哈哈哈~講得我好像很厲害很會看一樣。本來在當地居住上課的學生和來狂拍照參觀的觀光客就很明顯不同了)
有生之年能二度造訪這個承載我少女情懷的地方,讓我感到很愉快。雖然觀光客真的無敵超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