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知道李安這個名字,是因為喜宴。那個時候金素梅還算是玉女,但是在電影裡面露點,引起轟動,但是我沒看過喜宴,我那個時候未成年,不能看女人露點
(~我也是女的呀~搞不懂為什麼不能看~)。第一次看李安的電影應該是推手,我那時候也才十幾歲,但是看了好感動好感動,想到郎雄的爺爺角色,就一直覺得懮傷難過。一個七八十歲的人在異鄉,要怎麼去接受別人,又要怎麼讓人接受他﹖這是每個在異鄉生活的人,都有的苦和難。但是一個老人在經歷了人生的磨難之後,在老年還要面對這些,更令人難受。
飲食男女之後在美國的電視上常常看到有重播,也是為了看郎雄,看他怎麼演出一個爸爸,一個被即將要被時代淘汰的老人,面對三個不同年齡層的女兒,生活上和心理上的掙扎,郎雄讓一部很不灑狗血的電影出現深深的波動。
臥虎藏龍是至今唯一一部電影讓我進出電影院三次,我沒有在感情戲上面流淚,我在楊紫瓊開始飛檐走壁的那一剎那哽咽。看了多少年多少本反反復復的武俠小說,我看到了原本只能在文字上展現的事情發生在我眼前,所有的躍動提氣,都和書上描寫的一模一樣,我當然感動到流淚。臥虎藏龍的高潮不是武打戲,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信任、新與舊的期待和傳承,可惜西方人大部份還是拿它當娛樂片,畢竟”沒有邊的江湖“,是他們無法看見的。
斷背山我大概無法再看一次了,如今想起來都要哭,那種濃厚深沉卻壓抑的感情,太大太猛,即使僅是觀眾在大螢幕前觀賞,我也扛不起來。
李安的成就不僅僅在於電影,對我來說,是在於他的方式。在異國工作生活的他,不用刻意的融入,不用諂媚的討好美國人,而用他本身的感情、才華、能力,讓自大的美國人為他鼓掌,讓喜歡習慣誇張的美國人對他的謙虛謹慎、細水長流的用情、平淡生活化的說故事模式沒有一絲懷疑,這是我們這些一輩子努力得到認同的異鄉人,最期盼的。
他不用沖破什麼文化隔閡,他讓世界都看到了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