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回台北的家兩個多禮拜,每天早上十點大頭就會從美國打電話來問我,又去了哪裡吃了什麼,後來我叫他下載whatsapp可以傳簡訊不用錢,就不用每天打來。
幾天他都乖乖的,等我傳簡訊給他,但是二十號禮拜二的早上,他傳來了一個簡訊,問,我可以打電話給你嗎﹖之後又是一封,我心情不好,我想和你說話。
因為連續兩天睡夢中都被「步步驚心」的吳奇隆纏身的我(﹖﹖),原本還懶得理大頭,看到趕緊跳起來,回覆要他現在打來。
大頭的聲音鬱悶的不得了,開口就是,Dan and Lindy把公司賣掉了。Dan and Lindy就是他的老闆,也就是我的姨丈和阿姨。我問他,什麼時候知道的,大頭忿忿不平的說,今天、而且還是寄email告知的。說禮拜三新公司會來面試。
我問了新公司的一些事情,是家大公司,也就是說,如果大公司願意錄取大頭,這會比蹲在現在這裡好。
大頭聲音開始哽咽,他不能接受和理解的是,這些年來,Dan and Lindy不停的要大頭做出一些承諾,也多多少少的用「家人」這層關係帶給他人情壓力。因為對Dan and Lindy的感謝和感情,也知道兩個人健康上有問題,大頭即使多少次想過轉換跑道,最後也還是留下。他每天每天咬著牙,忍受Dan and Lindy在管理上的任性和情緒化,心裡總是想著,要為他們多分擔一些,他只要能多做一點,Dan and Lindy就能少擔心一點、生理和心理的壓力也會少一點。有時候我的姨媽或是媽媽因為不理解公司的情況和運作,多此一舉的叮嚀他一聲「多幫幫Lindy」,他也默默的去承受這種別人覺得不是壓力的壓力。
在他們需要大頭的時候,他們要求大頭能像家人一般不離不棄。但是當他們做出對自己最大利益的選擇時,大頭也只不過是公司的一名員工。
我不是說他們自私,但是他們的做法,是否能再柔和一點。
轉賣或是轉讓一家公司,都不會是三天內發生的事情。早一點透露走向給員工,讓員工能提早思考未來的規劃和打算,會不會比較好﹖這家公司不是上市公司,不是負擔了五十個股東利益的大公司,透露一點消息和想法,並不會讓股市大跌、股東跳樓。
或許Dan and Lindy覺得,他們有和新公司提出留下現任員工的要求,已經是做到為員工打算的最好方式。但是,我要說的是,做為員工有權力決定他們自己的未來。難道他們真的就是必須乖乖的接受新公司的挑選﹖難道他們沒有權力提早去尋找其它出路﹖兩天,公司給了他們兩天的時間準備,甚至沒問他們願意不願意接受這個面試。如果說最糟的結果,新公司最後決定不續留現在的員工,那麼到離十一月新公司接手,他們只有兩個月找工作的時間,現在的就業市場,兩個月要人家怎麼找新工作﹖當然他們覺得新公司不可能一個都不要,至少大頭應該是有機會。可是到底這不是他們能決定的。
老闆要轉讓公司,他們有他們的考量,這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對於和員工關係之間的處理,我相信有一百種比「午飯時間後寄封email」還更好的方式。
公司就三個人呀,不是三百人,不是開個會還必須動用大禮堂,兩個老闆面對面和三個員工告知這個消息,會不會比較體貼﹖會不會比較有人情味﹖會不會比較能讓員工了解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大頭說著說著開始哭泣,我也忍不住掉眼淚。他三十四歲的一個大男人,那樣的哭泣,我很心痛。
大頭一直重複著,為什麼要這樣對他﹖為什麼要他做到忠心和義氣,到頭來卻殺他一個措手不及。
其實雖然剎那間聽到這個消息我也覺得很震驚,但是馬上就轉念,這是件好事,不管是對在工作上已經有點心力交瘁的阿姨和姨丈,或是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只能悶頭重複同樣日子的大頭。對阿姨和姨丈,他們能得到舒緩和休息﹔對大頭,他能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規劃和工作能力。
大頭也明白這點,他不是氣憤Dan and Lindy轉讓公司的事情,他只是覺得,他們處理的做法很無情很不尊重。「這兩個禮拜都叫他去大姨媽家一起吃飯,卻什麼都不說,到底我算什麼」,大頭說。
我試圖開玩笑,對大頭說,你會那麼難過就好像,你和一個人交往多年,早就想過分手但是因為道義而沒分,結果最後卻被對方給甩了。過一陣子就不會那麼難過了。
大頭聽了笑出來,說這是個好例子,但是電話那頭的他又沉默起來。
昨天晚上大頭到機場來接我,我問了早上他接受面試的情況。他說是不錯,新公司小有規模,也就是說工作前景會很好,我說,而且你不用再跟情緒化的Dan and Lindy打交道啦。大頭笑著說這倒是真的,但是他說他心裡很怕,因為太順利反而讓他感到有風雨前的寧靜的恐懼。
大頭說,因為太害怕,面試完回家他還吐了。
我聽了嚇一跳,但是沒敢問他有沒有把馬桶刷乾淨。
2011年真的不是個好年,希望能趕快,讓不好的事情都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