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炸肉排Wiener Schnitzel,現在都是炸豬排居多,不過聽說當初發明的時候是炸小牛肉排,當然豬肉比小牛肉經濟,所以都改成炸豬排,有些餐廳還是可以特別叫小牛肉排。Figlmuller是很有名的一家炸肉排餐廳,隨時隨地都是滿滿的遊客,生意好到要看服務生的臉色。
我們兩個人進去,一開始和一位不知道是德國還是奧地利的旅客搭檯,他一個人很快的吃完了,我們的東西才上來。炸豬排是一定要的,小牛肉排貴很多,觀光客吃吃豬肉就好。
敲打的非常薄的肉排,比盤子還大,沒有醬汁,淋上檸檬,不乾,因為很薄,所以可以吃得很快,不過如果不是很餓,兩個人叫一份,配上馬鈴薯沙拉就夠了。我們貪心,叫了肉排和炸肝,吃不完。
大頭的炸肝超級多,我看到都飽了。肝臟比較難上炸粉,所以切一切很容易皮肉分離,不過也是很嫩,不會乾澀。
馬鈴薯沙拉是一絕,好想知道那黃色的酸甜醬汁是什麼。
吃完繼續鐵腿逛大街。
這是聖彼得教堂St. Peters Kirche, 1708年完工,是維也納第二古老的教堂。外觀是經典的巴洛克式風格教堂。
既然是巴洛克,就可以知道裡面會是多麼的豪華。手工金飾的拱頂穹頂畫「聖瑪麗亞登天」,是18~19世紀的作品。聖壇上的畫出自 Kupelwieser之手。
從教堂外觀是完全看不出來裡面的華麗程度,叫人嘆為觀止,然後我又忍不住想,錢如果花在人民身上該有多好。(藝術呀,要看藝術呀,你這個俗人)
黑死病紀念柱在歐洲各地都能看到其身影,可見當時疫情席捲歐洲的嚴重。維也納Graben大道中央的這座,堪稱歐洲最大最華麗的巴洛克式黑死病紀念柱。
1679年,黑死病漫延整個歐洲,皇帝 Leopold I發誓,若維也納人能逃過此劫,他願奉獻。疫情過後,為了感謝上帝終結黑死病,他詔令建立紀念柱。紀念柱外型台座上描繪神創天地、黑死病流行、最後的晚餐等浮雕,上方則是耀眼的三位一體雕像。柱身表現在天使的指引下,聖人打倒化身女巫的黑死病, 以及向上天祈禱的君王,最底端是受黑死病折磨的老婆婆。碑文語意則是提醒眾人,勿忘上帝的懲罰。
安卡鐘Ankeruhr是大型的音樂鐘,在兩座建築之間的橋上,我找了好久才看到,因為其中一座建築在整修,所以要仔細一點才看得到。安可鐘是由新藝術運動畫家Franz Matsch設計,創作於1911-1914年,1914年8月22日安裝。每到整點,會出現一個維也納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以及與之相匹配的音樂。這些人物來自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午12點,所有人物會一起出現。我們找到的時候並不是任何整點,也沒有等待,就到此一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