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04-06-00-17-18_deco 

幾個月前,從報紙上看到有關這部舞台劇 Sleep No More 的介紹,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

我在美國只看過音樂劇,舞台劇一向都不是我的喜好,況且這類表演的票都不便宜,選擇下當然是去觀賞知道自己會喜歡的表演,而不太敢去嘗試新體驗。

但是這齣舞台劇,卻是如此的不同。

故事是改編自莎士比亞的馬克白,但是舞台劇背景則是搬到1939年的美國紐約,一家豪華旅館內發生的故事。原著馬克白充滿了黑暗痛苦,舞台劇不遑多讓,充斥著希區考克風格的氣氛,昏暗的燈光,狹小的房間和樓梯,還有處處的血跡。

可是,這齣舞台劇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沒有舞台。或者是說,整座旅館就是舞台。

IMAG1152

劇團將紐約雀兒喜區的一座倉庫改造成故事發生的旅館,買票的時候是給你入場的時間,整個故事大約是三個小時,例如我們的入場時間是七點,十點會表演真正的結局,在這三小時內,故事中間發生的事情會循環三次。

如果是一般的舞台劇,誰要坐在下面看同樣的故事循環三次。

但是 Sleep No More 最讓人驚奇的地方就是,觀眾們進入了旅館後,可以自由活動。每個房間佈置不同,有不同的用處,也有不同的故事。表演的演員們在整個旅館穿梭表演,觀眾們就在旁邊圍觀,演員們一開始走動到下一個場景,觀眾們馬上跟著,生怕錯失什麼。但是每個演員在同一時間都有不同的段子,所以在三個小時內,當你已經看過某事件,你可以馬上去其它的地方找其他的演員,看不同的段子。也就是說,這部舞台劇不是平面的,像電影一樣,同一時間發生的事情同時進行,只是沒有剪輯師,觀眾就是剪輯師,一塊一塊的拼圖,自己拼湊,你到底看到什麼,整個故事到底是什麼。每個觀眾都有不同的體驗,三個小時,不但是體力的考驗,也是精神的考驗。

雖然說是舞台劇,但是進入旅館的人,不管是觀眾還是演員們,都不能說話。觀眾們只能靜靜的觀賞,每個人都有默契,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靠近一點,什麼時候要讓道給演員。演員們用現代舞般的肢體表演和表情、呼吸來傳達情緒,沒有人有臺詞(except one-on-one)。這不但對演員來說是艱難的挑戰,對觀眾來說也是,但是就是因為如此的挑戰,觀眾的情緒一直保持在興奮的頂尖,那種聽著奔跑的腳步聲、自己的心跳、在安靜詭譎房間裡翻動桌上信件的沙沙聲,那充滿整座旅館的時而尖銳時而沉重時而輕佻的音樂聲,當你看到演員的時候,那種隨時都能貼近你的緊張感,或是到處尋找演員時的慌張感,都讓初次觀賞的我難以忘懷。

三個小時後,我、潔怡、玫瑰小姐在旅館的酒吧,唯一能說話的地方碰面,三個人滔滔不絕的問,你看到什麼我看到什麼,發現自己錯失了某些重要的場景,恨不能馬上再飛奔回去尋找。

這樣的體驗,讓我回到賓州後依舊無法自拔,和玫瑰小姐約定了,我們再來一次吧,再看一次,去看看第一次沒看到的故事、沒走過的房間,希望自己能夠幸運的被演員們選中,帶去小房間體驗一對一的表演。在這個劇團結束紐約的表演前,我一定要再去看一次。

看完這部劇,我第一次羨慕起住在紐約的人,比我們都輕鬆的就能經歷到這樣特別的體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rley  的頭像
    Shirley

    Shirley的魚是說院

    Shir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