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約十幾歲的時候就有白頭髮,是同學在我後腦勺看到了幾根,反正自己看不到也就不在意。大學的時候為了表示自己很叛逆(??? 為什麼亞洲人表現叛逆或是與眾不同都要先染髮?這真的是個謎),買了一盒紅色染髮劑回來自己染,原本是想著自己的深褐色頭髮,染了不會太明顯,豈知紅到不行,第二天上課看到的人都傻眼。那次染髮後等顏色褪了就沒再管,也沒有繼續補染。一直到27歲的時候,有天大頭姐突然說,你白頭髮好明顯,我才開始長期的染髮。
少年白或是少白頭又稱為早老性白髮病,當頭髮中色素細胞功能衰退,衰退到完全不能產生色素顆粒時,頭髮就完全變白了。後天性因為情緒或是營養缺乏導致的白髮,例如缺乏維他命B群。先天性早老性白髮病大都是由于遺傳造成的。我大概就是遺傳,聽說我媽我爸都有少年白。
在27歲到34、35歲之間,我兩個月左右染一次頭髮就可以維持的不錯,34、35歲後我必需一個月染一次。我本身頭髮的生長速度就快,以前白髮量不多,新生的頭根夾雜一點白還不會太明顯,只是近幾年白髮的量多,髮根一長出來就遮不住了。長期的用市面上買的染髮劑很傷頭髮,我髮質也變得很差,髮尾乾燥蓬亂,所以差不多每三年我就直接把頭髮剪短,重新養長。
矩阿姨十年前就告訴我可以試試用印度的染劑Henna來染髮,因為用這種天然的染劑每次染髮的時間要拖到四個小時,我從來就不考慮。今年開始,覺得自己的髮質和掉髮程度衰敗的太嚴重,才考慮使用Henna的可能性。平日上班是不可能,週末如果白天染就等於一天不必出門,我左思右想,最後敲定,禮拜五晚上下班回家染。回家後先衝去洗頭吹乾,然後染,8點坐下坐到12點,洗頭洗澡剛剛好。禮拜六不必早起,晚點睡比要在家裡白坐一天好。
Henna中文是海娜,就是印度人拿來在手上畫圖案的天然染料。有些中文資料說海娜粉對人體有害,不可以做為染髮劑,但是我查英文的資料只有查到Black Henna是對人體有害的,而一般的天然性的Henna則是無害,最多就是對肌膚比較敏感的人會有過敏的反應。而Black Henna和Henna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產品。
我在亞馬遜買的號稱全天然的Henna粉,聞起來完全沒有化學味,就是類似草藥的草木味。
看起來是帶褐綠色的粉末。Henna粉兌水調和後要放至少12個小時讓染料釋放出來,所以前一天晚上就要調好。
我一般沒有固定的比例,就是先粉和水1比1然後再一點一點加水去調到自己覺得適合的稠度。Henna遇酸會比較容易釋放染色,我會用半顆檸檬的汁液去代替一部份的水量。
很難調到完全均勻,但是等12個小時後再次攪拌就會比較勻了。
Henna只有一種顏色,就是紅銅色,如果希望深色一點,就要另外加Indigo去加深顏色。Indigo也是天然的染劑,有一種深藍色的色調就叫Indigo。
Indigo不用等12個小時,所以只要在準備染髮前20分鐘內攪拌好就可以了。
Indigo粉不能直接加進已經攪拌好的Henna裡,必需另外兌水攪拌後再混合在一起。Indigo吃水性比較好,大概1比1的兌水比例就可以。
因為混合好的染劑是泥狀,其實很難塗勻,也很難完整的染到髮根。塗抹完後就要直挺挺的坐滿四個小時。我第一次戴了浴帽,結果焗到出汗,染料順著汗水流下,把我皮膚都染了一圈,還好用力撮幾次就撮掉了。畢竟Henna最初和最廣泛的用途就是用在人體彩繪,還是要小心不要碰到皮膚。後來我就把一次性浴帽扯開最上面透氣,這樣背能靠在沙發上不怕碰到也不怕出汗。幾次後更懶惰了,乾脆什麼也不戴,挺著就挺著吧,說不定還能練腹肌。四個小時後洗頭洗澡,Henna已經半乾,就跟泥巴一樣,每次我用Henna染髮洗頭的時候,就好像頂著一隻叫化雞,雞烤熟了在敲泥的感覺。
染出來的顏色深淺就要看Indigo的比例多寡,我第一次大概是3:1的比例,Indigo沒有加很多,在燈光下頭髮就很橘紅。
髮根長出來就是這樣,我的白髮真的很嚴重,但是這是無法逆轉的衰老。
頭髮洗乾淨的那天因為髮根比較蓬鬆,白髮會沒有那麼明顯,但是頭髮一塌,目視的頭髮平面面積大了,就會很明顯。這也是我習慣三年一次大剪髮的原因之一,短髮比較蓬鬆,白髮比較好遮。
之後幾次開始慢慢的加Indigo的份量,試試不同比例。Indigo攪拌起來比較滑順,不像Henna會容易有顆粒。
目前Henna和Indigo的比例是3:2。在陽光下頭髮看比較顏色比較深。
燈光下看起來比較淺。
但是因為Henna染髮真的很難均勻,所以我大概兩個月染一次Henna,中間的一個月就用普通市面上的染髮劑補染髮根。據張老爺說,我掉髮的量比以前少很多了,但是我髮尾還是很乾燥就是了。雖然說是天然不傷髮質,不過我覺得多多少少還是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