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皮到底是在講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電影將聊齋志異裡面的女鬼變成了狐妖,加了必需用人心養皮的橋段,增了痴心的蜥妖,是只為了讓劇情更有可看性嗎?
若是狐妖就是人口中的狐狸精,去掉了「妖」的身份,這個電影,其實就是要講述一個女人如何介入人家的家庭吧。
周迅的外表還是不變的孩兒面,嬌小清秀,擺脫了一般對狐妖(狐狸精)的艷麗印像。她出場的時候,身上半裸,裹著柔軟的皮毛毯,纖瘦的腿和肩膀讓一群獸樣的男人垂涎不已。她的臉上要說是驚惶失措,還不如說是小孩進了糖果店般的驚喜無措;身邊一個一個,都是她滋養人皮(魅力)的(男人)心,山大王粗野的問她「美女、你餓了嗎」,仿彿是諷刺,她是餓了,你以為你能吃她,豈知是她要等著吃你。被山大王抱入房中,她嬌滴滴的伸手一抓,就是一顆心,男人應聲而倒。用男人心來養殖自己魅力的女人,是不會手軟的。
狐妖看到破門而入的王生,威風凜凜,她臉上出現一種好奇,或許他和以前那些急色骯髒的男人都不同,所以引出了她不同的感情。反正,她想得到他,不是他的心臟,而是他的心。在所有人面前,狐妖永遠是那麼貼心可人,男人女人無不對她憐惜,但是關上門,她還是一個殘酷冰冷的妖(無人性),她不管會傷害多少人,她只想得到她要的,她要做夫人,她要讓那個不扯開她衣裳的男人愛上她。
她身邊的痴心蜥妖,像隻乖哈巴狗,任狐妖呼之既來揮之即去,挨罵也笑嘻嘻,為她殺人還切片冷藏。他最後對她的失望,是因為知道她真的愛上了王生,那個決裂的眼神讓他憤怒沮喪。狐妖斥責他「知道什麼是愛」,其實,他才是最懂愛的。對王生來說有夫人,對狐妖來說就有他。
王夫人就是很典型的賢慧傳統女性,她知道這個女的有問題,但是她不潑辣不撒潑,只默默的拉著她的丈夫,偶爾小聲抱怨,再不能忍受就是找別人來調查(徵信社?),最後也啟動了犧牲大法只為了讓丈夫快樂。
王生是個很莫明其妙的角色,從頭到尾只有演出他對狐妖有「曖昧」和「性慾」,但是沒有愛情,對妻子他倒是很忠心耿耿,即使她被誣蔑為妖怪也不離不棄,可是最後他又對狐妖吐出一句「我愛你」,這算什麼?所以他對妻子都是只有責任感但是其實對狐妖已經有了真感情?還是他只是為了讓狐妖能感動救人?
這一段故事如果換成現代,不就是一齣「花系列」的感情事件?
劇中狐妖的身份,實在很多此一舉,她脫下人皮竟然是蟲身,不符合狐妖。那個什麼狐狸尾燈也是很沒必要,從頭到尾她都沒露出任何狐狀。狐,只不過是人們自古對勾引別人丈夫的女人的稱呼。
另外兩個捉妖的舊情人和女子也是畫蛇添足,尤其是女降魔者,根本一點用都沒有,少了對劇情也沒影響,就只不過是要讓舊情人在結局裡沒那麼淒涼罷了。
最莫明其妙的其實是女僕小柔,對外面來的狐妖比夫人還要好還聽話,夫人變成白髮怪就忙著大聲嚷嚷妖怪,兜著捧著的告訴老爺夫人是妖,然後看到夫人變回來又好像很關心一樣衝上前探視慰問。原來最壞的人是她。
周迅的電影,最大的賣點還是她。她的眼神表情舉手投足,都是「有做功課」,看她走路的小碎步,很有味道。但是她的聲音,實在低到不行,輕柔的語氣還可以說是低吟,一大聲就變成了男人婆一樣,沒有妖味。
那張皮是真的做得很好,尤其是脫下來的一瞬間那種「張」的感覺。但是皮下的就很無俚頭,她不是狐嗎?怎麼變成蟲了?要表現她內心的腐惡也不是這樣表現呀。
其實故事是好的,架構也不差,周迅更是好,但是都可惜了。應該可以更好、更完整、更深入,但是都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