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豫園,豫園原來是明代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為了侍奉他的父親——明嘉靖年間的尚書潘恩而建造的,取「豫悅老親」之意,故名為「豫園」。豫園從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開始興建,至明神宗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完成,前後共用了18年時間。佔地70餘畝。

我們是從旁邊的門進去,一進去就是從內園開始參觀。內園原名「東園」,本來自成一體,現在闢為豫園的一部分,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佔地僅2畝。

這個才是大門。大概以前,是老爺和貴客進出用的。

裡面的每個廳房都有題字和主題。例如這個叫鳶飛魚躍....

下面的石階,就是仿造了海浪的感覺,一波一波的彫刻而成。

剛好裡面在展覽玉璽。有幸觀賞到清朝歷任皇帝的玉璽和印章。

中國的庭園我見過的不多,最記得的就是避暑山莊,相比起,避暑山莊就是展現了皇家的氣派,格局都是很大的,豫園則是小巧玲瓏很多,許多小地方,都透露了江南的精緻細膩氣息。這個跨河長廊,顏色古樸,但是很有綺旎風光。

兩年前去南京,我沒有機會看到仿造的紅樓夢大觀園。但是我一走進豫園,紅樓夢裡面的景象,就好像在腦海裡面投射到眼前一般,都活過來了。

閣樓,亭台,長廊,小橋,我想像著這裡曾經有黛玉寶釵襲人紫鵑這般的人物存在過。

屋檐上有龍鳳彫像。

這些假山,穿過來穿過去,就是以前小姐丫頭游戲的地方。豫園有一片假山,隔著河,我突然想到寶釵撲蝴蝶到了假山後面,無意聽見丫頭的談話。

每一處都有題字。原來寶玉做的,幫園子各處取名題字做詩,是真的曾經發生。

廳房裡面有一些擺設。

這個是豫園的鎮園之寶,玉華堂前的石峰,玉玲瓏,被譽為江南三大名石之首,具「皺、漏、瘦、透」之美。據說是移自烏泥徑朱尚書園,潘允端認為它是宋徽宗時搜羅的花石綱遺物。

可惜我們兩個,不是小姐也不是公子,是觀光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rley  的頭像
    Shirley

    Shirley的魚是說院

    Shir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