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穿著道具服的超級英雄,我一向沒興趣。要不是美國隊長是金髮的Chris Evans,我也不會愛上他。
所以當2005年,新版蝙蝠俠的電影上映,我拒絕和大頭上電影院看,我一點也不覺得穿著黑色緊身衣加面罩的人很英雄。大頭後來買了DVD,一個人看得津津有味,十幾次的反覆觀看,我也不肯坐在他旁邊耐心陪伴。
2008年,要不是為了小丑,我不會進電影院看黑暗騎士。幸好有去,不止是小丑精彩絕倫,整個蝙蝠俠的故事性也是超出相像的深度化。和以前用大明星包裝出的可笑服裝和塑膠玩具完全不同。
Christopher Nolan的蝙蝠俠三部曲,已經不僅僅是漫畫改編的蝙蝠俠,而是將一個漫畫的超級英雄人物,放在真實的世界裡面,脫離了漫畫中鋪設的虛妄空間。在真實世界裡面,擁有真實人性恐懼和期待的人,做為一個戴著面具打擊犯罪的人,那個不想成為超級英雄的人,他的內心世界和掙扎。
蝙蝠俠最後一部,黑暗騎士之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上映,我和大頭忍耐了兩個禮拜,避開了首週的人潮和槍擊案的陰影,終於去看了。
很可惜,我應該在觀賞之前把第一集看完,因為最終集裡面有許多的情節,都是回到了第一集的鋪成,三部曲畫成一個圓。有一些情節和人物,我必須要問大頭,才得到解答。
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很長,卻不感到乏味,很多人看過覺得前2/3很無趣亢長,但是那是一種情緒的累積。蝙蝠俠代表的正義失敗了,一次又一次的被打倒,失望和絕望的情緒累積,時期進入冬天,森冷的城市被邪惡佔領,人們失去期待。這不止是一部看場面的娛樂片,從一開始,這三部曲就充滿了心理學的應用,將劇中人物的個性立體化,由人物的情緒引導觀賞觀眾的情緒無限延伸。最後,擊敗自己內心恐懼的蝙蝠俠逃脫出再生池的牢籠,回到高譚市,解救了市民。
我不能說穿著緊身衣面罩的蝙蝠俠是多麼的帥,我對超級英雄依舊是沒興趣,但是將一個身邊充滿了光離古怪超能力,超脫常人的經驗過程,甚至一再的死而復生在什麼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生活的漫畫人物,變成了一個仿彿在任何城市都可能出現的人,與其討論他怎麼用新奇的武器打壞人,卻更深入的告訴我們他是如何經歷各種磨難和心裡煎熬才成就自己,在成為了所謂的英雄之後,他卻更徬惶和疑惑,面對敵人,他最大的憂慮是自己的恐懼。這樣的故事,不是漫畫,不是嘻嘻哈哈賣弄電腦特效的娛樂片,是人的故事。
當我看到滿心感動和不捨,聽到大頭在旁邊吸吸唆唆,雖然他慎重否認他有哭。即使電影最後給了觀眾許多對於未來的相像,但是我很高興Christopher Nolan沒有拍成3D,也堅持三部曲就是三部曲,讓這個故事做了一個完美的終結。
You don't need to see the end to know the end.
犯罪不會結束,而正義也會經由不同的英雄,得到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