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時候,有四個女孩子,一起開車去買結業舞會的禮服,回家的途中出車禍,失速撞上大樹,全部死亡。
那一陣子,學校每天都充滿哀悽的氣氛,熟識的、不熟識的都很傷心難過,還有心理醫生進駐,學生隨時能去談話。
高中的時候,有四個女孩子,一起開車去買結業舞會的禮服,回家的途中出車禍,失速撞上大樹,全部死亡。
那一陣子,學校每天都充滿哀悽的氣氛,熟識的、不熟識的都很傷心難過,還有心理醫生進駐,學生隨時能去談話。
2001年的萬聖節夜晚,一個韓籍女學生在參加完一個夜店舉辦的派對之後和另外兩個女性友人去另一個朋友家續攤,到了清晨四點其中一名女性朋友送她回租屋,看著她進屋之後才駛離。
這個韓籍女孩從此失蹤。
因為擁有太多,因為得到太多,所以總是覺得自己是最好的,總是覺得世界是為了自己而轉。因此,常常會聽見很多人忿忿不平的說「我喜歡你,你為什麼不喜歡我﹖」
「他(她)比我差,為什麼要選擇他(她)﹖」但是真正了解愛情的人,是不會因為誰比較好而選擇誰的,也不會因為你喜歡我那麼我就必須要喜歡回去。所以因為條件而愛的人,都不了解愛情的本質。
我這輩子目前為止最想見到的是兩個人﹕張愛玲和金庸。張愛玲是見不到了,她去世的消息出的時候我捧著報紙失魂落魄了好久,一直在想,如果我住在紐約,我一定常去看她,不讓她那麼落寞的走。每個人走的時候都至少揮個手,但是張愛玲只留下一條淡淡的背影,仿彿你一回頭,她就已經走得那麼遠,完全的乍然失措。張愛玲筆下的女人,性格總是強烈,下場總是淒涼,目前為止我想不起有任何一個人有好的結果,即使是白流蘇,想想看若不是時代的推動,她真的願意和范共度一生嗎﹖這些女人一直想要創造自己的命運,但是老是有出錯的地方,一錯就這麼錯到底,最後只能徒然悲哀。張愛玲本身的性格也非常強烈,或許和她的人物在感情上都是有相似的地方。她最出名的一張相片裡,一身改良旗袍手反插著腰下巴高揚似笑非笑,不美麗但是滿身傲氣。她是孤獨的,因為心思太多想法太悲,沒有人能了解她,至少她是這麼認為,因此,不用等到人家離開,她先轉身。到最後,如她所料。但是,她還是難過吧,真的就沒有一個人願意聽聽她看看她。她一個人的時候,也該流過淚,孤獨畢竟是會蝕骨的。
兩年前偶然在電視上轉到
FOX臺,正在播第四季的24,不知前因後果卻馬上被迷住。接下來的兩個星期,我瘋狂的去百視達將前三季都租回來,瘋狂的看,看到自己會心悸、呼吸不順。怎麼有那麼好看的影集﹖怎麼會有那麼完美的人﹖英雄呀~這才是英雄呀﹗JB簡直是集所有電視電影曾經出現過的英雄人物於一身,而且他非常非常的愛國,只要是為了國家,他什麼都會做、都願意犧牲。在第一到三季出現的黑人總統,也是一個幾近完人般的總統,正直忠誠,而且識人極清,實在想像不到世界上哪個國家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總統,他在第五季被新總統派人暗殺,真是讓人痛心~。
這部日劇,是這幾年讓我最感動的一部,通常愛情不會讓我感觸太深,因為對於愛情我比較冷靜,即使是使萬人一慟的電影鐵達尼號,走出戲院我還能說這兩個人即使活著也不可能在一起太久啦~個性、生活習慣天差地遠。所以以前看什麼美麗人生我都沒有太深刻的感覺。
但是對於親情和生命的故事,總是能讓觸動我的心,使我不自覺的跟著波動。一公升的眼淚裡面沒有灑狗血的悲痛哭號,也沒有很刻意的表現「努力和執著」,但是女主角對著母親說「我才十五歲呀,為什麼是我﹖」、母親開夜車去找醫生、女主角彎著僵硬的手指寫字、無法控制排溺時的難堪失望,我的眼淚一路跟著劇情潸然而下。
所有我們生活裡面習慣的事情,女主角都慢慢的失去完成的能力,看著自己變成一個什麼都無法去做的人,但是腦子還是會轉動,想不知道都不行,每天都害怕閉上眼睛,因為明天醒來,可能又有一項能力會不見。如果有一天,真的什麼都不能做了,那麼這個生命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呢﹖人生存著,到底是為什麼﹖太多的問號,讓觀眾跟著主角一起產生。可惜沒有答案。即使故事的最後留下一個光明的希望,但是真的,真的看得見嗎﹖
沒看過藝伎回憶錄的原書"一個藝伎的回憶",今天看了電影之後更失去對書的興趣﹗走出電影院,沒有任何感想感觸,這種電影是最糟糕的,要說娛樂性佳的電影至少還能讓觀眾驚嘆一下特效特技什麼的,但是這部,就真的什麼都沒有﹗好萊塢真的是,玩死多少異國文化﹗整個電影空洞無內容,美麗的衣服首飾,背景山水,演員都是好的,但是整個電影的架構卻打垮了所有的心思,沒有一樣東西能撐起局面﹗一開始太暗,而且太匆促,讓人趕不上腳步,照道理小百合的眼睛是關鍵,可是電影裡面的暗淡燈光蒙滅了這重要的一點,從頭到尾都是只從別人的口中說著"你有水般的眼睛"可是觀眾看不見﹗之後小百合苦練藝術的那段也沒有"苦"的感覺,看不出小百合下功夫的決心,好像她就是資質那麼好,上課之後不需人後反復練習,幾個月之後就能登堂,若真是這樣那媽媽桑該戳瞎眼睛,她浪費的原來是個天才哪﹗整部戲應該是要講日文配字幕的,因為每個人口音不同,完全不和諧,完全聽得出來誰是中國人誰是日本人,而且後面又出現美國人,那麼之前她們在日本人之間講英文但是後面跟美國人又講英文,是怎麼一回事呢﹖如果一開始講日文然後跟美國人才講英文,更能表現出時代的轉變,也才更貼切原書吧﹗
章子怡演的沒有那麼好,空讓人期待著~或許下一幕會好些,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相比她在2046的表現,在藝伎裡面簡直是個剛出道的小龍套一樣,眼睛裡面是慌張,沒有該有的情感深沉,也許是因為這部戲她要學的事太多;從語言到衣服,太多的外在因素使她不能專心在角色的轉折上,導演也沒有成功的引誘出她的戲,所以才那麼糟﹗她還是要有中國導演的幫助,才能在螢幕上有點味道,這部戲裡面讓她成了最浪費的資源﹗
差不多一年前,和玫瑰小姐在MSN上面討論到所謂的「近親相愛」到底是合法還是不合法。玫瑰小姐認為,在不知道對方身份的情況下是可以的,但是以人類學來看的我,卻認為,近親相愛會導致人類突變而減少人口,會增加社會負擔,所以應該是不合法的。在爭論了一輪之後,我發現我們竟然都沒有從「道德觀」來看這個題目,因為我們都覺得,絕大部份的「道德」都是歷史加諸在人身上的枷鎖。
前天晚上,看了電視「LAW & ORDER–SVU」,竟然得知,在美國–至少在紐約州,有近親血緣的任何人,只要年輕的一方超過十八歲,即使有性關係也是合法的。我赫然醒悟,在西方人的社會和法律,絕少是由「道德」出發,而是個體的自主性。也就是說,只要一個人有能力(通常認為只要成年就有足夠的常識判斷是非)並在不傷害侵犯他人的範圍下做出決定,他就能為自己負責。所以即使是父親和女兒發生性行為,若是女兒成年,在沒有逼迫的情況下都是不造成犯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