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觀後感 (7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The Other Boleyn Girl的劇情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原著本來就是野史,所以不用太計較。整部電影只看一個人,Natalie Portman,她的表現讓其他人都黯然失色。

電影一開始就說明了Boleyn FamilyAnne的期待,因為她是聰明的長女(但是很多史學都顯示 Mary Boleyn 年紀應該比Anne大,Mary Boleyn的孩子和伊麗莎白一世都稱MaryAnne的姐姐,但是因為Anne的出生年不確定,估計差距有六年之寬,所以很難證明)Anne也處處顯示她的聰明和城府。當Mary結婚的時候,Anne就用帶刺的語句來稱讚妹妹的幸運,之後亨利八世傾心於Mary的時候,Anne更是憤怒到不可置信,為什麼,明明從小受寵的是自己,但是好運總是降臨在Mary的身上。Mary和王的第一晚,Anne又是邊用帶刺的語句邊打扮妹妹然後送她出門,她關上門,心裡一定覺得難堪透頂,因此開始轉移了目標。Anne之後和另一個伯爵私訂終生(資料顯示只是有戀情,沒有顯示有性關係,在當時沒有性關係可以當作婚姻無效)。但是因為這個伯爵已經有婚約,Mary知道這樣會給Anne帶來傷害,因此密告了父親,由父親拆散了Anne的戀情,並送Anne去法國。資料中顯示,Anne其實是從法國回來後才愛上伯爵。Mary懷孕的時候,Boleyn家族擔心王會在這期間對Boleyn失去興趣,因此將Anne召回,利用Anne抓牢王的心。Anne等了許久,終於是自己的時候上場了。她用自己的伶牙俐齒和對自己本身的自信吸引王,欲擒故縱的姿態讓王心癢難搔,她要讓Mary嚐到被奪走男人的難堪,所以在Mary面前綻開出勝利孔雀般的羽毛。Anne知道Mary生的孩子是私生子,即使是男孩也不算什麼,為了防治自己也生下私生子,加上要吊著王的胃口,Anne一直拒絕和王歡愛。電影中Anne被震怒的王強暴,Anne所受到的震驚和羞辱表露無遺(身體的痛苦加上超出計劃的脫軌)。最後Anne在受刑之前像個小孩似的向Mary尋求最後的擁抱並且託孤,她這時候才知道,愛才是最能依靠的。電影中Anne一直沒有愛過任何人,她要的只是權力和地位,這也處處對比出Mary的溫暖和愛,說明為什麼王會對Mary留情和寬厚處置。

Shir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週末,又去看了一次色戒。

這次就是好好的看細節,看劇中人的表情、穿著、舉止,兩個多小時,坐在後面的老先生都呼聲大作,對我來說卻是很快的一段時光。

Shir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附近的電影院,不上映色戒,我急到幾乎要哭,還好色戒在NYC的票房好,開始有些冷門的電影院播放,我才有機會看。開車開了40分鐘,九美金的票加上十幾塊的停車費,我看到了等待許久的電影。

Shir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咖啡王子一號店的故事,要說神奇很神奇、要說不神奇也是很清淡。簡單的說,就是愛情故事。咖啡王子一號店裡面沒有壞人,沒有使手段的第三者、沒有老固執的大家長、沒有三心二意的公子哥、沒有逆來順受的小媳婦,很簡單的兩個人,除卻身份背景,他們的愛情就跟大家的愛情一樣,會期待、會猜忌、會懷疑、會想念、會心疼、會想緊緊的攢在手中不放開。所以,咖啡王子的故事才會那麼接近真正的愛情,才會真的如同咖啡一樣,讓人依依。

Shir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星期六晚上睡不著,半夜一點半爬起來看了Before Sunset 

我有點失望,因為可以明顯的感受到,戲裡戲外的兩個人,都改變了。

Shir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偶然在網路上看到有人推薦這部電影,因為罕見的,這部電影在9年後有續集。

租回來放在桌子上好多天,昨天終於看了。這部電影,應該是介於interesting and boring之間,時時能讓人會心一笑,也時時讓看得人覺得漫長尷尬。

Shir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夜行的兩個主角都不是非常的吸引我,但是聽說這部的劇情很發人深省,所以我看了。

一開始就是醜惡的,自私的母親出賣幼小的女兒以獲取金錢,變態的中年男子靠稚氣的女體來獲得性的滿足,放蕩的母親勾搭顧用的員工還無所謂自己兒子知道與否。整部戲裡面,只有兩個孩子是乾淨的,但是,他們被醜陋的大人們壓迫,將他們自己也慢慢的染上黑暗。

Shir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日劇,是這幾年讓我最感動的一部,通常愛情不會讓我感觸太深,因為對於愛情我比較冷靜,即使是使萬人一慟的電影鐵達尼號,走出戲院我還能說這兩個人即使活著也不可能在一起太久啦~個性、生活習慣天差地遠。所以以前看什麼美麗人生我都沒有太深刻的感覺。

但是對於親情和生命的故事,總是能讓觸動我的心,使我不自覺的跟著波動。一公升的眼淚裡面沒有灑狗血的悲痛哭號,也沒有很刻意的表現「努力和執著」,但是女主角對著母親說「我才十五歲呀,為什麼是我﹖」、母親開夜車去找醫生、女主角彎著僵硬的手指寫字、無法控制排溺時的難堪失望,我的眼淚一路跟著劇情潸然而下。

所有我們生活裡面習慣的事情,女主角都慢慢的失去完成的能力,看著自己變成一個什麼都無法去做的人,但是腦子還是會轉動,想不知道都不行,每天都害怕閉上眼睛,因為明天醒來,可能又有一項能力會不見。如果有一天,真的什麼都不能做了,那麼這個生命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呢﹖人生存著,到底是為什麼﹖太多的問號,讓觀眾跟著主角一起產生。可惜沒有答案。即使故事的最後留下一個光明的希望,但是真的,真的看得見嗎﹖

Shir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看過藝伎回憶錄的原書"一個藝伎的回憶",今天看了電影之後更失去對書的興趣﹗走出電影院,沒有任何感想感觸,這種電影是最糟糕的,要說娛樂性佳的電影至少還能讓觀眾驚嘆一下特效特技什麼的,但是這部,就真的什麼都沒有﹗好萊塢真的是,玩死多少異國文化﹗整個電影空洞無內容,美麗的衣服首飾,背景山水,演員都是好的,但是整個電影的架構卻打垮了所有的心思,沒有一樣東西能撐起局面﹗一開始太暗,而且太匆促,讓人趕不上腳步,照道理小百合的眼睛是關鍵,可是電影裡面的暗淡燈光蒙滅了這重要的一點,從頭到尾都是只從別人的口中說著"你有水般的眼睛"可是觀眾看不見﹗之後小百合苦練藝術的那段也沒有"苦"的感覺,看不出小百合下功夫的決心,好像她就是資質那麼好,上課之後不需人後反復練習,幾個月之後就能登堂,若真是這樣那媽媽桑該戳瞎眼睛,她浪費的原來是個天才哪﹗整部戲應該是要講日文配字幕的,因為每個人口音不同,完全不和諧,完全聽得出來誰是中國人誰是日本人,而且後面又出現美國人,那麼之前她們在日本人之間講英文但是後面跟美國人又講英文,是怎麼一回事呢﹖如果一開始講日文然後跟美國人才講英文,更能表現出時代的轉變,也才更貼切原書吧﹗
章子怡演的沒有那麼好,空讓人期待著~或許下一幕會好些,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相比她在2046的表現,在藝伎裡面簡直是個剛出道的小龍套一樣,眼睛裡面是慌張,沒有該有的情感深沉,也許是因為這部戲她要學的事太多;從語言到衣服,太多的外在因素使她不能專心在角色的轉折上,導演也沒有成功的引誘出她的戲,所以才那麼糟﹗她還是要有中國導演的幫助,才能在螢幕上有點味道,這部戲裡面讓她成了最浪費的資源﹗

Shir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斷背山已經有一個星期了,一直都沒有開始寫觀後感,因為每次想起,都無法讓情緒平靜。

Shir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了24個比利,心裡覺得很驚奇又更好奇,好多問題都在產生。

Shir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迅是個會令人上癮的演員,她可以面無表情,但是眼睛裡面暗潮洶涌,讓人抵擋不住的捲進去。

Shir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沒有興趣去看衝擊效應這部電影,因為知道並沒有比斷山好,如果沒有比較好,
那也不會有興趣知道是哪裡不好。上個星期實在沒有電影好租了,就選了它。

Shir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