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做的釀青椒被嫌棄,因為用的青椒比較大,裡面的肉餡就有點乾,然後不夠辣(明明就是釀青椒不是釀辣椒~本來就不辣呀)。
所以我接受了提議,用墨西哥的青辣椒Jalapeno來做。這應該夠味道了。
之前做的釀青椒被嫌棄,因為用的青椒比較大,裡面的肉餡就有點乾,然後不夠辣(明明就是釀青椒不是釀辣椒~本來就不辣呀)。
所以我接受了提議,用墨西哥的青辣椒Jalapeno來做。這應該夠味道了。
剛到美國的時候,他們所謂的布丁讓我嚇了好大一跳。在吃自助餐的時候就看到碗碗濃稠的糊,咖啡色的就是巧克力布丁、奶白色的就是香草布丁,跟我在臺灣愛吃的統一布丁完全不同。那樣糊糊的東西怎麼是布丁呢。但是美國人享受那連嚼都不必嚼的布丁糊的人很不少,反而我習慣的QQ的布丁不是太普遍。
另外他們還喜歡用米、麵包、餅乾這類東西做布丁,做出來也是糊糊的一碗,只是因為有固體物把持,還算是有口感,但是我也不太能接受。我很怕這種糊塌塌的東西,放進嘴巴裡面嚼也不是吞也不是。
大頭其實不喜歡我蹲在廚房裡面做菜,他覺得很辛苦,寧願出去吃省事。他以前最常在吃飽喝足後對我說,「辛苦你了」,有次我終於忍不住跟大頭說,你知道我做菜的時候是很開心的,是我消除平日工作壓力的方式,我一點都不辛苦,你要謝謝我,直接說謝謝不可以嗎,老是說辛苦了,讓我覺得好像我煮出來的東西好不好吃很不是重點。
大學的時候只要考試砸了,我一定衝到下城去狂買解壓,開始工作之後,知道不能再花錢不眨眼,就改成做菜,那一段沒工作的日子,每天也是在家裡做菜等大頭回來吃。現在出門逛街,最常去的是超市,最常拎回家的是廚具。衣服可以不買,但是做菜的時候少一樣工具就很糟糕了。
矩阿姨在聖誕送我那個鐵鑄鍋的時候,順便給了我一些她從網路上印出來的資料,是一個人的部落格上的資料,那個部落格叫廚房裡的人類學家。我看了她的部落格,就好像在看一本好書,她的每篇文章我都一再的讀,對這個部落客莊祖宜小姐,我簡直崇拜到五體投地。從臺灣的一位民歌手到老師,到了美國念人類學,突然放棄了博士論文,進入廚藝學校,成為了廚師。對於這種不但有天份,願意努力,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能毫不猶豫的做出抉擇的人,我很佩服。
她的部落格也有食譜,但是因為不是我以前會去尋找的料理,所以我一直不知道她的園地。直到矩阿姨給的一把鐵鑄鍋,才讓我發現了這個桃花源。我開始叨叨不絕的在買菜的時候跟大頭說,要買新鮮的食材,要避免那些現成速食品。如今她的部落格我每天反覆的點閱,鐵鑄鍋我也買了第三個了。
烘烤一直不是我的強項(難道作料理是??),因為在廚房我不是一個會一個步驟一個步驟乖乖照著量照著作的人,我常常手邊一堆器具、作料的時候就開始手忙腳亂的趕進度,想把該加的全部加一加我好開始清洗用過的東西,對於普通基本的料理來說,這還OK,反正時間和火候夠,味道可以再做加減,但是烘烤就不能這麼做,只要作料的份量或是進行的步驟和食譜稍微有落差,做出來一定失敗。我是指對我這種baking dummy而言。
所以,anyway,我就是對烘烤不再行。
記得剛來美國的時候﹐借住在矩阿姨家一陣子。有天晚上﹐姨丈說表弟肚子餓了﹐就走到廚房幫表弟準備消夜﹐姨丈問了我一句﹐你要不要吃grilled cheese? 英文白痴的我當然是不知道那是什麼﹐就搖頭了。姨丈從冰箱拿出了土司麵包﹐奶油﹐乳酪片﹐平底鍋煎黃了麵包﹐乳酪片夾在中間﹐鏟子壓一壓﹐裝在盤子上遞給表弟﹐混血兒表弟吃的津津有味。
媽媽說﹐那有什麼好吃﹖ 我心裡其實也是那麼覺得。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們都還不習慣吃乳酪﹐都想像不到﹐這麼麵包夾乳酪有什麼好吃。原來美國的小孩都吃這種東西哦。
那天跟媽媽講電話,媽媽擔心的說,你一定要做運動呀、不然會顯老、我看你平時做的菜都蠻重口味的……。
其實啊,我們平常真的不是這麼吃。會放上部落格的照片都是我覺得自己好厲害的得意之作,才敢放上來。平日的我,下班後只想攤在沙發上,根本不會想花時間做飯,都是冰箱有什麼隨便炒炒或是熱一熱就吃。我只有在週末才會泡在廚房裡面燉煮一些需要一個小時以上的料理。
那天下班回到家,興沖沖的準備試試網路上看到的醋溜白菜。大頭已經很餓了,一直探頭探腦的問我要不要幫忙,他只要開始當起我的背後靈,問要不要幫忙,意思就是他餓了。下場當然是被我趕出去。
很簡單的醬油+醋+糖炒白菜,我還加了自己做的雞肉丸子。
因為是第一次做火雞,深怕搞砸了當晚就得餓肚子,所以急急忙忙的又多弄了一個雞肉通心粉出來當主食。雞大腿肉和翅膀沖水後擦乾。
抹上柑欖油,灑上紐澳良辣椒粉,我還用了另一種辣椒粉,因為買回來沒用過,就順便灑一下。
今年的感恩節,辛苦了十幾年的阿姨和姨丈終於決定要休息,不再準備火雞大餐,而是讓我們自管。不過,我又很想吃火雞,覺得感恩節不吃火雞很不合理,所以就和大頭在感恩節的前一天晚上,跑去超市買了火雞胸回來。一整隻火雞都要十幾磅,我捧都捧不起來,更遑論要料理了,雞胸肉對我和大頭還有他姐姐和姐姐男友四個人來說,綽綽有餘。
現在的超市都很貼心,會販賣已經調味好醃好的火雞。打開包裝就可以丟進烤箱裡面。
如果捨棄了濃稠的醬汁,只是清炒意大利麵的話,晚餐很快就能上桌。而且只要有冷凍的意大利香腸或是午餐肉,配上任何蔬菜,都可以。這天我做的就是廚房裡面挖出來的材料,午餐肉花耶菜意麵。
先燒滾一鍋水,燙切小的花耶菜。花耶菜很耐放,所以我這一周才補一次貨的冰箱一定有。
或許是因為冬天相近的關係,天氣越冷我就越想吃一些燉煮很久的東西。上兩個星期燉了牛腱做牛肉麵,這個星期又跑到中國城買牛腩回來。我從來都沒買過牛腩,所以和大頭手拉手走到冰櫃前,開口就和老廣東師傅說要一磅,師傅啼笑皆非的說,牛腩不算磅賣、算件賣。我趕緊改口,那買一件。
一件就是一個圈。買回來我還真不知道該從何下手。打開來是一塊一塊的,只是捲在一起賣。滾水燙過後我開始要切,原來牛腩那麼難切,外面那一層不知道是筋還是什麼的,超級硬,我最後是出動了我的金龍剪刀剪肉。
已經接近年底了,我還有三天的假沒用,所以星期一就休了假,讓自己懶惰一天。星期一休假的好處就是,可以躲過Monday blue,可以趁機去一些平時錯過的地方,例如去鄉鎮所繳收垃圾費、社區事務所繳公共管理費。最棒的是,可以做一些下班後來不及做的菜。
今天晚上的晚餐就是~讓大頭聞香了兩天的牛肉麵、手工批薩、炒高麗菜。
我的老闆,20年前曾經和臺灣的公司做過生意,拜訪臺灣的時候吃了牛肉麵,之後念念不忘。(不過被臺灣某家公司倒帳的事情更讓他念念不忘)。自從我五年前開始在公司上班,每次只要我們公司聚餐在外面吃飯,他就要問我一次「雪莉你什麼時候要做牛肉麵給我吃」,這個問題我聽了五年, BUT,我不會煮牛肉麵呀。我不愛吃麵食,尤其是熱湯麵,那種會讓我在食指大動的時刻燙到的東西我都不喜歡。所以我五年的答案也都是「我不會煮耶」。
不過,上個星期,我又在上班時間偷偷亂上網逛,看到一個住在加拿大的臺灣女生,她超級會做料理,而且照片都拍的好漂亮。光是牛肉麵她手上就有三種不同的食譜,我忍不住全部印出來,拿回家問大頭想吃哪一種,大頭毫不猶豫的指定要川味牛肉麵。週末的時候我就穿著睡衣,一整天沒出門的在家煮牛肉麵。
冬天到了,在冬夜裡最讓我煩惱的就是有時候腳會抽筋,我記得以前高中的家庭醫生說,要多吃香蕉補充鎂,於是上週去買菜的時候就很認真的和大頭介紹了,腳抽筋要吃香蕉,順便也帶了一串回家。不過...其實我不喜歡香蕉黏稠的口感,所以香蕉被我冷落了一個星期,就變成這樣了。
變黑的香蕉更軟爛,我當然不可能吃,左思右想,在網路上找了做香蕉蛋糕的食譜,發現可以用鬆餅粉做蛋糕,比用麵粉更方便簡單。我是很不會做甜點的人,因為做糕餅不像做菜,作料可以看心情放,少一點多一點都沒什麼關係,做糕餅每個份量都要量好,不然就是失敗。用鬆餅粉的好處就是,基本料已經是混合好的。
某天在韓國超市看到這個有趣的小東西。幫忙捏三角飯糰的工具。我不知道原來韓國人也吃三角飯糰哦﹖不過可能只是放在那裡賣的。雖然我對飯糰的興趣不大,但是這個小工具看起來很可愛,就買回家來玩玩看。
包裝裡面有一大一小兩組,我是玩小的。
去年一年,我以10磅的代價學到,問大頭我的胖瘦問題是個錯誤。不管我怎麼問、問多少次,大頭都能用很誠懇很用心的神情回答我﹕「沒有,你不胖。」然後,得到了安心答案的我就繼續大吃大喝,直到我的體重上達120磅。我有那麼一條牛仔七分褲,大學時期就是我的最愛,夏天的時候拿出來,幾乎週末都是在穿它,然後在我29歲生日的那天,初夏的天氣,我開心的拿出它來,兩腳踏進去後,發現……我……拉……不……上……去……了!!它就悲慘的卡在我的大腿間,無聲的哭泣(是我在哭泣)。
十年以來我保持自己的體重在110磅,但是就在我2字頭的最後一年它失守了。這是不可以發生的。這都是我的錯,明明每天就已經坐九個小時的辦公室,晚上根本是吃完就睡,週末就在養肉,甜的吃完吃鹹的,家裡的吃完吃外面,我竟然還能覺得我有這個能力保持體重。簡直失心瘋了。
麥茶就是炒過或是烘烤過的大麥,水煮後的茶湯。網路資料指稱,麥茶是從日本開始風行的,具有健脾、排毒、消脂、降血壓及膽固醇的功能。
我當初會開始喝是因為發覺自己上班時間喝水量太少,常常覺得乾燥和昏沉,但是我不愛喝白開水,泡茶葉又會造成心理作用睡不好。在韓國超市發現一包一包的麥茶和玉米茶,就買來泡茶喝。玉米茶的味道和瓶裝的玉米鬚茶相比較淡,也難泡開,所以還是喜歡麥茶多一些。但是冬天過後就不太願意繼續喝熱茶,上班就改喝維他命水代替。在家裡,我則是將麥茶大量的煮好後冰在冰箱裡面,很方便。